崧高维岳寂士清
纪念蒋维崧诞辰109周年,《崧高维岳》再版座谈会
《崧高维岳》是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超创作的记述蒋维崧先生其人其艺的传记性作品。2011年4月泰山出版社初版,2023年10月山东大学出版社再版。2023年11月2日,是蒋维崧先生诞辰109周年,《崧高维岳》再版座谈会在济南藉书园书店举办,徐超教授与山东画报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尹奎友,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靳永及山东大学文学院助理研究员、古文字学者万佳俊,共同追思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书法篆刻家蒋维崧先生。
蒋维崧&徐超
蒋维崧,字峻斋,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书法篆刻家。生于江苏常州官宦世家,近20代先祖都是官宦学者,其中明清两代有进士4人。他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后任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兼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汉语大词典》副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顾问、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务。
蒋维崧是山东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文字与书法研究方向的开创者,他早在1986年就在此方向招收研究生。1996年,徐超沿续了这个招生方向。2002年开始,蒋维崧与徐超又在此方向联名招收、培养博士生,徐超同时还以工作助手的身份陪伴在蒋维崧左右。徐超退休前为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山东大学书法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
▲2023年11月2日,徐超与尹奎友、靳永、万佳俊在藉书园书店纪念蒋维崧先生
“
Question&Ansnswer
藉书园书店:今天是蒋先生诞辰109周年,《崧高维岳》也刚刚完成再版,今天的纪念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徐超:我昨天在《崧高维岳》“再版后记”最后一节的下面写了一段话:此前,出版社曾问我对出书时间有什么要求,我说,希望11月2日前见书。为什么呢?因为11月2日是蒋先生的生日,这是一,我要用这本书纪念他老人家。二呢,蒋先生是在2003年11月2日晚上,正式把完成“蒋维崧和他的书法篆刻艺术”这个课题任务交给我的。而今天,离我接受这个任务刚好20年,一天不差,显然又多了一层特别的意义。第三呢,虽然先生交代我的任务,我以专著《崧高维岳》的形式完成并在2011年出版了(2012年又重印了一次),但是,那是在泰山出版社出版的,而我的希望是:让《崧高维岳》回到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用我的话说,就是“把蒋先生请回山大,让他老人家回到家中,生活在山东大学广大师生的身边”。令人激动的是,山大和山大出版社的领导批准了我的申请报告,并在今天,11月2日,我们看到了再版的《崧高维岳》,就像“再版后记”最后一句话说的——“先生从此就回到了家中”。因为以上三个原因,所以,今天的活动就有了非常特别的意义。它更大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影响到更多的人沿着先生的学术道路、艺术方向往前发展自己。我们不仅是对一位老师的尊崇,而是通过一个符号性的具体人物,去做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我可以肯定地说,蒋先生一定同意我们的做法。
“
Question&Ansnswer
藉书园书店:书名取“崧高维岳”,有什么含义?
徐超:书名“崧高维岳”,取自《诗经·大雅·崧高》“崧高维岳,峻极于天”,故先生的字为峻斋。陆游有诗云:“导源积石源流正,维岳崧高气象尊。”先生正是这种具有泰山气象的人。
“
Question&Ansnswer
藉书园书店:蒋先生在您心中是怎样的人?
徐超:首先,先生是一个带着先祖基因、经历新旧不同时代的学者。他长期从事文字学、训诂学和辞书编撰等领域的研究和教育工作,他的身上洋溢着中国传统学者的优秀品质。
其次,先生坚持在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下,把文字与书法结合起来培养人才,尤其对于高层次人才而言,具有特别意义。
再者,先生是一位名师。我在《崧高维岳》里写道:“名师之德、之学、之艺,以及对后学的教导、指引和影响,是泽溉社会、丰裕学统、嘉惠后生的宝贵财富”,先生就是给我们这样财富的人。
最后,我要说先生是进入境界的人,这种境界就是“静”的境界、“清”的境界、“独”的境界、“美”的境界、“一”的境界。这种境界与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中所说的“四谋”相近似,即“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
“
Question&Ansnswer
藉书园书店:如果用一个字形容蒋先生,您认为是哪个字?
徐超:先生清介特立,不杂交游,平时闭门扃户,隔绝尘响,一生说话很少。痛厌喧嚣,不求虚名,守静如渊,以愚自处。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他,我认为应是一个“清”字。
先生读中央大学前,曾在南京拜师学画,就追求苏轼诗中“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的人生境界,核心就是一个“清”字。2002年,我曾在《光明日报》发表《借来“清”字说峻翁》一文,即以“清”字概括先生其人其学其艺。
先生一生以道德、学问为立世之本,清虚栖心,不挠不苟,潜心读书著文、谈艺论道,俨乎渊儒硕学风范。游尘不到,清意自生,正所谓“寂士清人”也。偶有俗客来访,先生往往不知所措,有时二人对视,渊默良久,直逼得对方尴尬难持,起身告退。
先生本是学者,书法、篆刻余事也;而晚年竟以“余事”名世。他的书法也以“清”著称——金文清峻灵动,古隶清奇古朴,行书清峻秀逸,篆刻清雅精巧;墨色清润蕴藉,章法清朗疏放。
先生一生灵府纯净,心无旁骛做学问。我读峻翁,观其学,观其艺,总是如坐清风,油然而生“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联想和慨叹,这是先生伟大魅力的所在。